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中国矿产资源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18

中国钾盐找矿史简述

中国首次发现钾盐矿 1951年兰州大学化学系戈福祥教授上书中央,要求调查青海盐湖资源。1956年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制定的“中国12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长远规划”将考察中国盐湖列入之中,并于1957年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主,组成了“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明确了以找钾、硼为主要的任务。

使中国“罗北凹地”找钾工作转为进一步深入矿床勘探,成功查明了罗北凹地为一个特大型普查储量约5×108t 卤水钾矿(王弭力等,2001),另查明伴生杂卤石矿层及巨大钙芒硝矿和5000亿元人民币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钾盐勘查方面,国家已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经费,除了在柴达木盆地取得重大突破外,其它地区成果甚微,以至出现了中国’无钾论’的看法。中国是否能再找到大型钾盐矿床的问题,一直被包括我们在内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所关注。

在盐床形成的过程中,钾盐沉积吸附着湖水中的钾离子,逐渐积累并形成独立的钾盐矿床。 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钾盐矿床逐渐侵蚀和埋藏在地下,许多矿床被掩埋深处,只有少量的矿床露出地表。可可托海三号矿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勘探和开发,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之一。

我国钾盐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近十几年来,钾盐找矿未见明显突破,储量稍有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钾盐储量为43亿吨(KCl),占世界总量的约1%,基础储量58亿吨(KCl),查明资源储量60亿吨(KCl)。

钾肥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当时德国在盐矿钻探中意外发现了钾矿,这标志着钾肥工业的起步。特别是1904年在莱茵河上游的钾矿发现后,德国和法国的钾矿开采在1910年和1915年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钾肥的使用。

忆小可从事油气地质研究的历程

由于年轻不习惯车床等工业劳动,并在校图书馆阅读到地质书籍,了解了地质学的作用及联想到童年时游历山水之趣,遂于次年(1936年)至南京考入中央大学地质系,开始了他踏遍青山的地质生涯。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抉择。

郴州有哪些矿产资源?开矿历史如何?

1、拥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的郴州在古代主要是开发矿产资源主要是铁、铜、锡、铅、银等等。其实时代不同开发也不同,时代不同帝王对发现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不同或者说需求不同根据寻求才去开采一般都是,还有就是当时的技术设备没有现在那么先进有的也开采不来。

2、临武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类50多种,占全省已知矿种的1/3,其中有色金属11种,稀有金属11种,分散元素7种,黑色金属2种,非金属6种,累计矿床90处,煤、锡、钨、铅、锌为优势矿种,品质好、储量多,是全国第四大锡锭生产基地和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3、从《宋史·食货志》中,就有关湖南金、银、铜、铅、锡等数百处矿冶的记载。文化事业空前活跃,长沙岳麓书院名列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还有衡阳石鼓书院等,也影响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