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4-06-18

国有大中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国有矿山大部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主要是大型国有老煤矿开发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露天矿强烈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大型硫化矿山矿石冶炼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是矿山开发伴随产生的问题,由于经济技术原因,部分问题暂时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哪些?参考答案: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矿山采、选技术落后,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选矿工艺简单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落后,导致治理进度缓慢。

矿山开采是人类干预岩石圈和地下水圈天然环境的一项重大活动。在既无预见性又无能为力的近一个世纪中,人类的矿山开采活动及地下工程施工,已带来了许多难以挽回的环境灾害。

矿产开发如能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其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相对较少。一般大中型国有矿山基本做到了开采有规范、有规划。如四川拉拉铜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为露采矿山,按设计要求12m高为一个开采台阶,逐步推进,并及时修理边坡,可避免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卤水盐矿类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的盐类矿产开发主要以卤水盐矿开采为主,矿山集中于青海、新疆两省区。青海察尔汗钾盐湖主要分布于察尔汗镇戈壁地区,开发区人烟稀少,气候干旱,交通不便,必须通过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盐湖矿产资源(图3-5)。

盐矿开采中对水环境的污染及对策 水溶法采盐对矿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泄卤水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溶 腔塌陷导致地面沉降;造成区内水稻的减产和死亡。

根据盐卤水矿床的产状,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盐湖型盐卤水,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如柴达木盆地的东台乃吉尔盐湖(含锂卤水)、察尔汗盐湖(含钾、镁卤水)等,目前均作为工业矿水进行开采。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我省盐矿资源,加强盐矿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勘查、开采盐矿资源(包括岩盐、卤水和芒硝),均应遵守本办法。

煤炭开发地质环境状况及其对能源开发的影响研究

煤系与奥陶系灰岩之间有厚度较大的羊虎沟组弱含水层存在,奥灰水不能进入矿井,煤系含水比较微弱,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多属以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至中等类型(王双明,1996)。

在“基地”煤炭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互馈效应调查研究方面 采用采样、试验等方法,进一步调查“基地”煤炭开发引起的水-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对其种类、强度和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遥感解译方法调查“基地”煤炭开发引起的水-土-生态环境变化的面上分布特征和规律性。

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采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3-7。

煤炭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适用技术研究 煤炭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适用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区,以及矿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当地气候、地貌、经济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勘探开发历史及现状 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5年,原煤炭部在阳泉矿区施工了一些煤层气地面抽放井,有的井还进行过井下压裂以提高产量,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未取得预期的目的[3]。

矿产资源外部经济评价———环境、社会评价系统

1、生态环境评价系统 其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开发环境评价系统;其二是资源利用环境评价系统。

2、综合分类系统是资源勘查评价系统与资源经济评价系统协同作用形成的两大类别———资源量和储量,它反映了矿产资源由潜在经济向显在经济转化的进程,由自然资源向社会经济资源转化的历程。每一类别又因资源的可靠性、资源经济的可靠性、资源获利能力的差异形成若干的子类别,同时各自构成一个子系统。

3、人类开发矿产资源,从自然界索取矿物原料,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物质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人类开发矿产资源是一种反自然活动,在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之俱来。

4、查·赫奇逊在《大地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一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各种构造环境成矿作用,可以看出尽管不同成矿学派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强调构造环境对矿床生成起着制约作用。 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编图在“三步式”资源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各种预测最基本的出发点。

5、二)矿产资源管理概念 矿产资源管理是地矿行政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在矿产资源积累、储备、消耗过程中,对矿产资源质和量的监督管理,通过相关信息的分析,制定矿产资源政策,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等宏观调控措施,以保障矿产资源利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

6、矿产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规划的过程。它涉及对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可采性、开采技术、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管理措施。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总则

政策适用于所有固体矿产开发企业,但不包括放射性与海洋矿产开发者。涵盖矿产开发各阶段,如规划、建设、采矿、选矿和废弃地复垦,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全程管理。遵循“防治并重,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和废弃地复垦等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三)指导方针和技术原则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同时,要强化排水设施,防止水源污染,保护地下水系统。废水、废气处理方面,酸性、高矿化度和特殊污染物废水需研发高效处理技术,煤矿瓦斯应回收利用。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需通过安装除尘装置和湿式作业等手段进行控制。在固体废物管理上,要确保堆存场所的环保,采取防渗和排水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和地质灾害。

在实施矿山建设项目时,首要关注的是生产安全。对于勘探性钻孔,应采取严格的封闭措施,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对待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时,矿山基建应遵循优先保护的原则。优先考虑在原地或附近实施保护措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